當玻璃幕墻的摩天大樓不斷改寫城市天際線,一群追求生活質感的紐約客正悄然回歸戰前建筑——那些曾孕育20世紀藝術革命的工業空間,如今以適度的層高、粗獷的結構和流動的光線,重新成為都市生活的詩意載體。
這棟位于切爾西的1920年代合作公寓,由McGovern Project設計團隊操刀改造,完美詮釋了后工業美學的當代演繹。裸露的原木立柱與鑄鐵柱頭形成材質對話,挑高的天花板下,自然光線如液體黃金般漫溢——這些刻意保留的工業記憶,既是對紐約制造時代的情書,更為熱衷都市生活的一對夫婦構筑了靈魂棲所。在這里,斑駁的磚墻肌理與極簡的現代家具達成微妙平衡,仿佛賈斯培·瓊斯的畫布,將城市的集體記憶轉化為私人生活的背景音。
藝術棲居:當工業空間遇見當代收藏?
那把古董黃銅鑰匙開啟的不僅是私人電梯,更是一段穿越時光的藝術之旅——10英尺挑高的空間如同精心設計的展廊,任由北、南、東三向光線在粗礪的混凝土墻面起舞。這樣的光影劇場,正是為展示主人珍藏的藝術品而生的天然舞臺,亦是對切爾西區黃金時代藝術精神的當代致敬。
"正是這種閣樓式的空白畫布感征服了Mateo和Francesca,"負責整體室內建筑的Chris McGovern解釋道。設計師團隊巧妙地在保留1920年代鑄鐵立柱、原始木梁等建筑記憶的同時,將智能家居系統等現代便利隱入空間肌理。那些被精心剝離的時光痕跡與當代藝術藏品形成奇妙對話,仿佛整個空間本身就是件裝置藝術——既延續著勞森伯格式的拼貼美學,又訴說著屬于新一代紐約客的生活詩學。
空間魔術:2400平方英尺的都市交響曲?
McGovern與建筑師Eugene Khananov聯手,在這方寸之地演繹了一場空間規劃的絕妙芭蕾——將原本局促的2400平方英尺單元,蛻變為功能與美學共振的都市居所。三間臥室如同精密齒輪般嵌入結構,兩間全功能浴室采用水療級配置,而那個令曼哈頓居民艷羨的郊區規格洗衣房,則暗藏著對現代生活方式的溫柔妥協。
設計師以歐洲白橡木地板為畫布,讓香蒂伊蕾絲白飾邊與黑色室內門上演光影變奏曲。公共區域堪稱空間規劃的典范:娛樂區、廚餐區流暢銜接,確保每個角落都能欣賞到鑄鐵柱頭的工業韻律。那些覆蓋著高性能面料的定制家具,既經得起孩童游戲的考驗,又保持著畫廊級的審美水準——當圖形壁紙與天花板藝術印花在視線盡頭相遇,這個家便成了日日更新的立體藝術年鑒。